人最寶貴的什么?當然是生命!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一場奇跡!
當我們早已麻木地對日復一日平凡的生命習以為常的時候,卻不知在這習以為常的背后,我們每一個來之不易的生命,都是怎樣一場愛的奇跡!
——題記
“終于能夠親手把我的小沐恩抱在自己懷里,親眼看他圓圓的小臉、憨憨的笑容。為了等到這一刻,真的是太不容易,太幸福了!”3月6日,在河南省兒童醫(yī)院,出生才5天就被確診新冠肺炎的小沐恩完全治愈出院了。
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抱著自己30天前歷經千辛萬險生下的小寶寶,媽媽余女士激動地說,“躺在病床上的時候,我就在心里暗暗對自己說,‘有這么多醫(yī)護人員不遺余力地搶救,我的小寶一定會安全的,我們一家一定會團圓的!’今天,夢想終于成真了,實在來之不易、感激不盡!”
看似普通、再正常不過的一場母子重逢,余女士的一句“來之不易、感激不盡”卻道出了一場劫難般地驚心動魄——
1月29日,疑似新冠肺炎的足月孕婦余女士被緊急送往河南省信陽職業(yè)技術學院附屬醫(yī)院救治。
1月30日晚,十幾個科室的醫(yī)務工作者齊心合力,為并發(fā)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即將分娩的余女士“上演”生死時速。
1月 31日凌晨2點,寶寶剖腹產順利出生。護士“媽媽”們用24小時無微不至的愛托起寶寶稚嫩的生命。
2月1日下午,余女士被確診為新冠肺炎重癥病例,下午5時病危,氣管插管,上呼吸機,全力搶救……
2月2日晚10時許,在飛馳的救護車上,該院隔離病區(qū)4名醫(yī)護人員不懼風險,護送余女士轉往信陽市第五人民醫(yī)院重癥監(jiān)護室進一步治療。
2月4日、2月5日,余女士的丈夫、母親、父親先后被確診新冠肺炎。
2月5日,剛出生5天的小沐恩被確診新冠肺炎,被連夜送往市五院隔離病區(qū)。
2月20日,小沐恩被轉往信陽市中心醫(yī)院隔離病區(qū),兩天后又被轉往河南省兒童醫(yī)院……
這是一場愛的接力,更是一場創(chuàng)造生命奇跡的“戰(zhàn)斗”!
追趕生命的30多個晝夜,喜報一個接一個:2月17日,小沐恩的姥爺治愈出院;2月20日,爸爸媽媽和姥姥出院;3月6日,小沐恩治愈出院。
這是信陽醫(yī)務工作者的擔當,這是信陽市不惜一切力量全力救治患者的成效,更是河南省調動三級醫(yī)療隊伍進行生命接力的人間大愛!
最動聽的啼哭
那是驚心動魄的愛和擔當點亮的黎明
1月30日晚9時許,余女士突然出現(xiàn)胎膜早破伴不規(guī)律宮縮跡象,并出現(xiàn)急性肝衰竭、心臟衰竭和嚴重的凝血功能障礙,情況十分危急!
接到信陽職業(yè)技術學院附屬醫(yī)院緊急通知,該院婦產科主任姜平平立刻舍下2歲不到的兒子,襪子都沒來得及穿,胡亂套雙鞋,拿起手機就往醫(yī)院飛奔。
“時間就是生命!由于交通限行,我跑步到醫(yī)院的。平時近半個小時的路程,這下10分鐘跑到。”姜平平說。
“醫(yī)生,一定要救救我媳婦……”聽著患者家屬撕心裂肺的求救聲,在場的醫(yī)護人員揪心不已。
親人萬分焦急,醫(yī)護人員著急萬分。面對考驗和挑戰(zhàn),該院黨委果斷決定:“爭分奪秒,調動一切力量救人!”
醫(yī)院迅速啟動急危重患者救治應急預案,抽調各科室最好的專家,緊急協(xié)調為數(shù)不多的防護物資,對孕婦進行全力救治。
第一時間,婦產科、兒科、輸血科、手術麻醉科等十多個科室的20多名醫(yī)務人員火速投入“戰(zhàn)斗”。
“情況十分危急!如果順產生,產婦隨時可能會在分娩過程中因嚴重的凝血功能障礙出現(xiàn)大出血及心力衰竭死亡;如果進行剖腹產手術,作為一名新冠肺炎高度疑似患者,醫(yī)務人員勢必要面臨極大被感染風險。”姜平平向記者介紹當時的情況。
最大限度降低危險,盡力保全母子平安。每個人都在全力以赴與死神進行一場生死博弈。
凌晨2時許,隨著嬰兒的一聲啼哭,手術室傳來第一個捷報:哭聲有力,體重3.3公斤,各項指標都很正常……姜平平緊繃的心松了下來。
然而,凌晨3時50分,產婦血氧飽和度突然下降到40%,情況萬分緊急!主管醫(yī)生曹偉立刻請求緊急會診……
一夜的連續(xù)奮戰(zhàn),大家齊心協(xié)力,終于將余女士從死神手里“搶”了回來。
“寶寶出生后,醫(yī)院要求兩名護士一組6小時輪班,對孩子進行24小時護理。”護士董璇告訴記者,“寶寶長得很漂亮,也很乖。那一刻我們忘記了一切,只希望給寶寶最好的護理。”
“由于寶寶各項指標都很好,2月1日,由家人接回老家照顧。在此期間,寶寶的情況也讓我們時刻牽掛,在征得信陽市衛(wèi)健委和信陽市疾控中心同意后,我院專門為寶寶開辟了‘綠色救治通道’,派去檢驗科、兒科和疾控科同事為寶寶進行核酸檢測。”姜平平告訴記者。
最動人的守護
那是為愛不放棄的生命接力
2月5日上午,寶寶因發(fā)燒被送往信陽市中心醫(yī)院發(fā)熱門診。
當天下午,核酸檢測結果出來,顯示為陽性。隨后寶寶被連夜轉往信陽市第五人民醫(yī)院,陪同的還有該院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副主任醫(yī)師王鵬、護士熊鑫、王鳳嬌,之后,信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兩名護士也加入其中。
由于信陽市第五人民醫(yī)院臨時改建的嬰兒病區(qū)設施和用品還不完善,有著兒科工作經驗的信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兒科護士長李玲玲第一時間找到該病區(qū)護士長徐金霞,希望能最大限度地改善嬰兒隔離病區(qū)。
“那段時間,我和徐金霞護士長幾乎沒有睡過覺,商量如何改善病區(qū),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環(huán)境。同時還操心嬰兒護理用品的添置,由于那段時間車輛限行,各大超市關閉,為了買到這些東西我們確實費了很大勁……”李玲玲介紹道。
“孩子這么小就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實在讓人心疼。為了讓他盡快好起來,我查了很多資料,同時也向專家咨詢,都說一定要提高孩子的免疫力。”李玲玲笑著說,“為了提高他的免疫力,我們想法設法讓他吃好睡好……”
當信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新生兒科護士劉書輝第一次進入隔離病區(qū),看到保溫箱上“寶貝加油,你是最棒的,我們都是最棒的!”的卡片時,她深受感動。她看著熟睡中的寶寶,心中默念:“這就是我的寶寶,我一定要好好照顧他!”
劉書輝說,“當寶寶兩次咽試紙檢測結果都是陽性時,我們并沒有氣餒。王鵬主任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我們護士也趕緊反思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還不夠好,之后更精細了。那段時間,我最大的感觸是,一個團隊5個人在齊心協(xié)力專心做一件事。”
“護士們每天穿著厚厚的防護服,一天下來,全身濕透。為了少上廁所,不敢喝水,不敢多吃東西……由于反復地洗手,雙手都變得干裂粗糙。”徐金霞告訴記者,“他們能舍下自己的孩子,‘全職’做了小沐恩的‘代理爸爸媽媽’半個多月,實屬不易!”
熊鑫說,“從一開始喝奶會嗆奶,到慢慢順利喝;從剛來時體溫不穩(wěn)定,到之后體溫正常,我們明顯感到寶寶越來越好了,他還長胖了許多,這讓我們由衷地欣慰,感覺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最幸福的團圓
那是用信任和堅守匯聚起愛的海洋
最幸福的時刻莫過于一家人的團圓,這對于經歷一個多月酸甜苦辣的余女士夫婦來說感觸更深。
3月6日上午11時許,在河南省兒童醫(yī)院,小沐恩和爸爸媽媽終于團聚了。
余女士說,“看著如此可愛的寶寶,我覺得十分幸福!感謝一路幫助過我們的人,他們都戴著口罩,雖看不到他們的臉,但我記住了每個人的聲音。”
小沐恩的爸爸向記者分享了幾個充滿愛的故事——
1月31日,由于我和家人在醫(yī)院隔離,妻子動手術及后期的治療費用都是主管醫(yī)生曹偉墊付的。他稱呼我為“弟弟”,那段時間,我們通過微信交流,我總能感受到他的醫(yī)者仁心;
2月7日,妻子從ICU病房轉入普通病房,考慮到她還在月子期,護士們紛紛給她送來營養(yǎng)品,紅糖水、雞湯、鴨湯、荷包蛋等每天輪著換;
2月20日,我和妻子順利出院,而寶寶還不能出院。于是,細心周到的徐金霞護士長安排了一次和寶寶的視頻。這么多天,我和妻子幾乎每天都能“見到”寶寶,醫(yī)生、護士和信陽市衛(wèi)健委領導每天都會給我發(fā)寶寶的視頻照片,并告知他每天的情況;
3月6日下午,我收到了姜平平主任寄過來的包裹——送給寶寶的新衣服和一些尿不濕。在這個特殊時期,買這些物品比較困難,姜主任可謂是雪中送炭……
出院那天,小沐恩的爸爸發(fā)了一條朋友圈:“二月的苦難終已過去,感恩一路陪伴的所有人,加油!歡迎回家,小沐恩,愿你沐恩前行、永銘恩情、健康喜樂、一生善良。”配圖中熟睡的小沐恩躺在爸爸媽媽懷中,畫面十分溫馨……
“信陽市醫(yī)療資源比較匱乏,全省排名靠后。千人口醫(yī)生、護士數(shù)量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這種情況下,疫情期間,我們仍集中一切力量,科學救治,精準施策,決不放棄一人。小沐恩一家的治愈出院生動地詮釋了這一點。”信陽市衛(wèi)健委相關負責同志如是說。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有生命。有了無窮無盡的每一滴水,大海就會永不干涸。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偉大祖國寬闊海洋中的一滴水。正是因為我們都是大海中的一滴水,我們才會不干涸。
一滴水,映射出太陽的光輝!
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