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橋”比賽現(xiàn)場,參賽選手托馬斯表演抖空竹。張遠南攝
近日,第十七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巴西大區(qū)賽在該國南部城市阿雷格里港成功舉行,來自巴西10所孔子學院的17名選手參加比賽。負責協(xié)辦此次比賽的巴西南大河州聯(lián)邦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顧鐵軍表示,今年比賽的整體水平較往年有了進步,選手對漢語和中國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當天的比賽分為筆試、朗讀、主題演講和才藝展示四個部分。筆試內容為有關中國的常識。在朗讀環(huán)節(jié),選手們隨機抽取《荷塘月色》《背影》《濟南的冬天》《海燕》《我與地壇》《致橡樹》等經典文章片段,考察選手對漢字以及語音語調的掌握程度。最終,來自圣保羅州立大學孔子學院的丹尼爾憑借流利的中文和《男兒當自強》嗩吶演奏獲得冠軍。他表示學習漢語已有4年時間,特別鐘情中國古詩詞,日后會繼續(xù)學習這門極具吸引力的語言。
“很榮幸能夠參加此次比賽,我計劃去中國學習,希望未來從事漢語教學或者翻譯工作,這是我的興趣所在。”獲得此次比賽第二名的艾米麗斯同樣頗為引人關注,原因在于她的漢語求學之路很不平凡。艾米麗斯來自圣保羅州的一座小城市,自從在當?shù)匾凰萘W校接觸漢語后,就為之癡迷。但沒過多久,漢語班被取消。為了呼吁恢復課程,她在社會上征集簽名,盡管未能成功。不過,她依然堅持自學,還遠赴圣保羅州立大學分校繼續(xù)學習。
中國駐巴西大使館文化參贊石澤群告訴本報記者,近年來巴西孔子學院數(shù)量逐步增加,“漢語橋”比賽規(guī)模逐年擴大,選手對中國的了解日趨深入。在主題演講中,選手們紛紛就“天下一家”為主題結合自身經歷進行闡釋,“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成為選手們頻繁提及的熱詞。
南大河州聯(lián)邦大學校長魯伊·奧珀曼對記者表示,很高興看到巴西的年輕人說漢語、做關于中國文化的展示。中國駐圣保羅總領事陳佩潔認為,漢語讓彼此能夠相識,透過文化的交流可以推進兩國人民間的友誼。
“漢語橋”比賽在巴西越來越熱鬧,事實上,學習漢語已不再是在校學生的專利,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用業(yè)余時間“擁抱”漢語“給自己鍍金”。巴西媒體報道稱,巴西25個州中有13個州的最大貿易合作伙伴是中國,因此許多企業(yè)急需雙語人才。隨著巴西漢語熱持續(xù)升溫,學員人數(shù)逐漸增加,構成也區(qū)域多樣化,層次逐漸提高。
上個月,里約天主教大學孔子學院正式在里約州長宮開班教授漢語。首期學習班共有15名學員,全部是里約州政府及下屬機構的工作人員。授課內容包括漢語日常交流、中國文化等。里約州政府培訓處主管瑪麗亞·貝爾拉多告訴記者,此次開班是響應州政府國際關系處的請求。當前中巴關系十分緊密,經貿往來一直處于較高水平,學習漢語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加上中國極具吸引力的東方文化,開班消息一經公布就吸引了很多工作人員報名,最終15人入選,未來將視情況擴大學習班的規(guī)模。負責在州長宮授課的孔子學院中方院長喬建珍告訴記者,孔子學院近7年來的工作逐漸得到了里約州政府的認可。
在里約熱內盧“你好中國”漢語學校,前來學習漢語的巴西人職業(yè)同樣越來越多樣化:律師、大學教授、工程師、會計、地質學家、軍人等等。該校漢語教師王伊立介紹說,多年前巴西人學習漢語主要是喜歡中國文化,愛好功夫。而現(xiàn)在,更多的學員表示,“漢語是最有前途的語言”“我想在中國公司工作”“未來是屬于中國的”“我需要和中國客戶更好地溝通”……此外,家長們也越來越認識到讓孩子及早學習漢語的重要性,甚至有懷著孕的家長來咨詢,希望孩子一出生就開始學習中文,把中文作為“第二母語”,“中國的國力增強帶動了世界范圍內的漢語熱,也改變了外國人學漢語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