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中國外交部發(fā)布的一條消息引起各方關注:28日下午2時30分許,印方將越界人員和設備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中方現(xiàn)場人員對此進行了確認。
越界事件由印方而起。6月18日,印度邊防部隊270余人攜帶武器,連同2臺推土機,在多卡拉山口越過錫金段邊界線100多米,進入中國境內阻撓中方的修路活動。印邊防部隊越界人數(shù)最多時達到400余人,連同2臺推土機和3頂帳篷,越界縱深達到180多米。印方行為引發(fā)局勢緊張。
歷經(jīng)2個多月,越界事件終以印軍主動撤出中國領土而得以解決。這種“主動”背后,反映出幾點重要事實。
首先,印軍越界確是違反雙邊條約和國際法。1890年,中國和英國簽訂《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劃定了中國西藏地方和錫金之間的邊界。該條約規(guī)定,洞朗地區(qū)位于邊界線中國一側,是無可爭議的中國領土。長期以來,中印兩國按1890年條約確定的邊界線實施管轄,對于邊界線的具體走向沒有異議。邊界一經(jīng)條約確定,即受國際法特別保護,不得侵犯。事實上,印方深知理虧,對越界事件保持相對低調,避免主動宣傳和報道。
其次,中國主權權益不容侵犯。越界事件背后反映出印度的政治和戰(zhàn)略企圖。印度以種種“借口”為其越界行為辯護,核心目標是在洞朗地區(qū)制造爭議,甚至干擾中國與不丹之間的劃界談判。中國邊防部隊及時在現(xiàn)地采取緊急應對措施,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合法權益。中方通過外交渠道向印方傳遞清晰信息,劃設紅線,防止印方做出不切實際的誤判。中國外交部發(fā)布題為《印度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進入中國領土的事實和中國的立場》的文件,向國際社會揭示真相。顯然,中國保持戰(zhàn)略定力,以理服人,通過外交溝通維護國家利益,也促使印度最終放棄侵害中方主權權益的幻想。
第三,中印友好符合兩國利益。中印兩國互為重要鄰國,雙邊關系應在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基礎上良性發(fā)展。兩國身為發(fā)展中大國和新興市場國家,有廣泛的共同利益,完全可以攜手發(fā)展。兩個國家之間難免出現(xiàn)各種問題,通過對話增加互信、通過溝通管控分歧,才是維護中印關系良好發(fā)展的正確路徑。
另外,值得警惕的是,在此次越界事件過程中,個別國家和某些西方媒體不斷發(fā)出噪音,試圖攪動中印關系和地區(qū)穩(wěn)定。未來這些勢力恐不會輕易罷手,仍會伺機生事。中印都要擦亮眼睛,避免落入陷阱。
中國堅決捍衛(wèi)主權權益,同時也重視發(fā)展同印度的睦鄰友好關系。中國重視對周邊關系,秉持“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政策。印方則應認清現(xiàn)實、顧全大局,與中國相向而行。
“印度第33軍大批部隊已向中印邊境集結”“印度軍方下令中印邊界對峙點印度一側附近村莊搬離”,印度一些不知名網(wǎng)站10日頻頻發(fā)出這樣危言聳聽的消息。 不過, 上述“小道消息” 先后被印度軍方否認了。
當天上午,中印雙方士兵在班公湖附近發(fā)生了對峙,雙方互相投擲石塊并有人受傷,隨后雙方士兵各自撤出了沖突地點。 印度今年8月15日迎來獨立70周年紀念日。據(jù)印媒報道,在連接中國西藏自治區(qū)亞東縣與印度錫金段的乃堆拉山口,中印兩國軍隊官兵當天并未如往年同日一般在印度獨立日當天進行正式會面,但雙方人員仍然互換了糖果。
“今年,中國未向印度提供布拉馬普特拉河(水文)數(shù)據(jù),” 就在中印洞朗對峙持續(xù)超過兩個月,《第一郵報》、《印度教徒報》等多家印度媒體18日稱,印度外交部當天表示,中國今年沒有(與印度)共享任何與喜馬拉雅河流有關的水文數(shù)據(jù)。印度外交部稱,根據(jù)協(xié)議,中方曾承諾與印度分享水文資料,但今年并未共享相關數(shù)據(jù)。 印度時報等媒體報道稱,平松大使承認洞朗高地為“不丹的一部分”,日本支持印度立場。日駐印使館對此予以否認。
印度聲稱修公路運部隊到中印邊界,外交部回應:聽這報道感覺印方是自己在打自己的臉。中方在自己的領土上修公路,印方以所謂“安全關切”為借口,非法越界阻撓?,F(xiàn)在印方這么做,恰恰再次證明印方在中印邊界有關問題上一直說一套做一套,自相矛盾,前后不一。 當天,中國駐印度使館提醒在印度中國公民注意安全。
責任編輯:黃曉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