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輸液或抽血結束后,護士會叮囑按壓針眼多按一會,有時候針眼附近還會出現一片淤青,那可能是因為你的按壓方式是錯誤的!
靜脈穿刺時,多數情況下會有“兩個穿刺點”,一個是進入皮下的穿刺點,另一個是通過血管壁的穿刺點。兩個穿刺點之間往往會有一定距離,如果只按壓住皮膚處的穿刺點,而忽視血管處的穿刺點,則血液就會從血管處的穿刺點流入皮下組織形成淤血。
那怎么按壓才能不出現淤血呢?下面教大家正確的按壓方法
推薦2種按壓方法:拇指握壓法和三指按壓法。
拇指握壓法:用拇指指腹沿靜脈走向壓在穿刺處。
三指按壓法:食指、中指、無名指并攏壓在穿刺處,中指按壓在皮膚針孔處,三指沿血管走向,一起向下按壓。
按壓注意事項:
1.按壓力度均勻適中,以指尖按壓變蒼白為宜。
2.按壓時間要足夠長,一般為3-5分鐘,凝血功能差的患者延長至10分鐘。必須持續(xù)按壓,不能按一下看一下,這樣不僅影響止血速度,而且更容易導致淤青。
3.2小時內勿負重、勿濕水,因為止血后血管壁修復需要一定時間,若用力可使針眼再通,濕水可使針眼感染。
如果發(fā)生滲血、青紫,我們該怎么做呢?
1. 冷敷:24小內冷毛巾或冰袋濕敷穿刺點周圍腫脹處,冷敷使血管收縮,一方面減少血液的繼續(xù)滲透,另一方面可抑制炎癥介質的釋放,控制局部炎癥,減輕滲透部位的腫痛。
2. 熱敷:24小時后改用熱毛巾熱敷,促進血液循環(huán),減輕患者疼痛,加快血腫的吸收。也可涂抹一些活血的外用藥。
一般情況下,穿刺點周邊出現小面積淤青,3-7天即可復原。但如果滲血量過多,造成淤青面積較大或局部血腫,應及時就醫(yī)處理。
科 普 專 家 簡 介
時紅娟
漯河市骨科醫(yī)院(漯河醫(yī)專二附院、漯河市立醫(yī)院)智能微創(chuàng)骨科護士,主管護師,中共黨員,三級健康管理師,護理教學組組員。從事臨床護理工作十年,熟練掌握各種常見疾病的護理,發(fā)表論文6篇,實用型專利3項。先后榮獲院優(yōu)秀護士,服務明星、健康科普獎項等。
責編:瘦馬 編審:王輝 終審:王崢